秋天最后一個節氣
帶孩子上一堂
生動的美育課吧
在機器時代到來之時,快速的思維應變能力、創造力、感知力、表達力等,都將賦予一個人更快適應時代的能力。當然這種種能力,都與美育是分不開的。
美的教育,遠遠不只是一項技能訓練,它更是全面的教養,是審美、思考、表達、想象力的全面提升,是于生活中慢慢養成。
美是活著和生活之間的區分線:美育是感受,美育是品味和眼光;美育是同等經濟條件之下,活得更有趣更自信更舒適更幸福的生活方式。
美育不僅限于藝術課堂,它是滲透于兒童的生活方式之中的。
以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“霜降”為契機,我們和各位家長、老師共享生活中的美育秘籍。
白晝秋云散漫遠,霜月蕭蕭霜飛寒。霜降,秋的顏色已經很濃重了。
寒秋意郁,不再聽到鳥的鳴唱,也許就在一夜間,就千里飛霜,萬里飄葉。
帶著孩子一起,品讀最美的霜降詩詞,感受白露為霜的深秋吧!
南鄉子·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
宋·蘇軾
霜降水痕收。淺碧鱗鱗露遠洲。
酒力漸消風力軟,颼颼。
破帽多情卻戀頭。
佳節若為酬。但把清尊斷送秋。
萬事到頭都是夢,休休。
明日黃花蝶也愁。
深秋霜降時節,水位下降,遠處江心的沙洲都露出來了。酒力減退了,才覺察到微風吹過,讓人覺得涼颼颼的。破帽卻多情留戀,不肯被風吹落。
世間萬事都是轉眼成空的夢境,因而不要再提往事。深秋過后菊花色香均會大減,連迷戀菊花的蝴蝶,也會感嘆發愁了。
舟中雜紀 其十
元末明初·王冕
老樹轉斜暉,人家水竹圍。
露深花氣冷,霜降蟹膏肥。
沽酒心何壯,看山思欲飛。
操舟有吳女,雙槳唱新歸。
這首詩寫了霜降時節的舟中之景,一反蕭瑟之氣,秋天的精致在詩人筆下逸興遄飛。
老樹斜輝,流水人家,含露秋花,以及霜降時分肥美的螃蟹。沽酒看山,更是使人心情十分爽朗。連操舟女子歸家時,嘴里都是唱著歌兒的。
如夢令
清·黃琬璚
曉向高樓凝望。遠樹枝枝紅釀。
睡起眼朦朧,道是芙蓉初放。
霜降。霜降。那是丹楓江上。
黃琬璚是嘉慶、道光年間有名的才女。她登上高樓,看到樹上一片片鮮艷的紅色,以為是芙蓉花開了。仔細一看,原來是霜降時分的丹楓。
這首詩與杜牧那句”霜葉紅于二月花”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霜降含有天氣漸冷、初霜出現的意思。
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,地面上散熱很多,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后,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霜,形成漂亮的“樹掛”或“草掛”。
霜的美并不遜于雪,皎潔、晶瑩、絨絨的,濡著霜絮的草與樹,同樣有著玉樹瓊枝的風姿,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點點銀光。
在這個時節,可以帶著孩子到小區、公園尋找漂亮“樹掛”和“草掛”,用相機拍下它們。讓孩子沉浸其中,享受霜的風姿、體悟四季的變化、感知秋天的告別、記錄清美的景象。
霜降時節,植物紛紛展現最后的絢爛。飽滿的色彩和艷麗的美景,令人流連忘返,沉醉其中。
此時楓樹、黃櫨等樹木的葉子已經變成紅黃色,漫山遍野,如火似錦,正是登山看紅葉的好時節。
若是沒有時間帶孩子登山,在戶外欣賞秋葉的顏色,觀察不同的樹葉形狀,再把落葉制作成書簽,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隨著醉人的秋意,霜降也為秋天畫上了絕美的休止符。
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,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。我們都知道“冬令進補”,殊不知“補冬不如補霜降”。
人們常說“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”,入秋至霜降,隨著氣溫的下降,人體也順應自然規律的變化,陽氣逐漸收斂。
霜降之后,進補就開始轉化為機體的儲備,就像秋冬的土地蘊藏營養,為來年春日的生發蓄積能量。
吃蕎麥小米粥:健脾消積,寬腸通便。
?食材:蕎麥、小米、粳米各50g,冰糖、水適量。
?制法:1.將蕎麥、小米、粳米洗凈;2.加水煮成粥后,再加適量冰糖即可。
?營養:蕎麥味甘微酸性寒,具有健脾消積、下氣寬腸的功效。蕎麥作為粗糧,此處搭配小米和粳米,其相對粗糙的口感也有一定程度改善,使孩子也能接受。
喝橄欖烏梅飲:生津潤燥,清熱利咽
?食材:新鮮橄欖2~3個、烏梅10克、蜂蜜適量。
?制法:1.將鮮橄欖洗凈后切片,把烏梅洗凈后稍搗爛;2.鍋中加入適量水將食材煮沸10分鐘,取汁加蜂蜜調味即可飲用。
?營養:橄欖性涼,味甘、酸、澀,能清肺利咽、開胃生津、清熱解毒,對咽喉腫痛有一定的功效。烏梅性溫,味酸,能潤肺止咳、澀腸止瀉,生津止渴。尤其適于咽部干癢、輕微紅腫的孩子。
這個霜降,給孩子上一堂生動的美育課吧。最好的教育時間,就是從現在開始。
美育是潤物細無聲的,只有當父母、老師從內心重視審美教育的那一刻,這一切才真正發生。
“推動搖籃的手,就是推動世界的手”。你們的信念和選擇,就是這個世界的未來!